鑄件晶粒粗大,從這6方面細節(jié)找找原因!
1、鑄件結構和工藝設計
(1)鑄件截面差異過大,會因為較厚的截面冷卻緩慢而造成該處晶粒粗大。灰鑄鐵等對截面變化十分敏感的金屬,更容易產(chǎn)生此類缺陷。防止產(chǎn)生這類缺陷的有效方法是避免鑄件截面尺寸過分懸殊,但這種途徑有時是鑄造工作者所無能為力的。因而就鑄造本身言,可通過采取設置冷鐵、控制澆注溫度或通過選擇合適的澆汁系統(tǒng)來減少這類問題的發(fā)生,降低這類缺陷的嚴重程度。采用冷鐵可加快鑄件較厚截面的冷卻速度;澆注溫度過高,會使這類問題更為嚴重,應予以避免;通過調(diào)節(jié)、修正澆注系統(tǒng)設計,使溫度低的金屬熔液位于鑄件截面較厚的部位,并在鑄件的厚截面處設計最有效的冒口,以盡可能減小冒口的尺寸。
(2)對于帶孔鑄件,工藝設計人員有時沒有采用有助于減小有效截面尺寸的型芯,使未設芯的截面過厚而產(chǎn)生此缺陷,因此在工藝設計時,應盡可能在較厚的截面中設置砂芯。
(3)在某些情況下,鑄件截面并不太厚,但因某一較窄的凹陷部位或型芯在鑄件中形成熱匯截面,其結果和厚大截面一樣。例如.在鑄件較深部位的一個柱狀臍子處,可能需要設置型芯,而這樣就會造成冷卻緩慢。在不能設計進行修改的情況下,除非可以降低金屬溫度,或重新設置澆口,解決辦法是在型芯或鑄型截面處設置冷鐵。
(4)工藝設計時加工余量留得過大,不僅增加了切削加工的費用,還會把較致密的鑄件表層切削掉,并暴露出中心冷卻較慢的疏松部分。這種設計毫無可取之處,因為無論從鑄造還是從機械加工的角度來看都是不合理的,解決辦法是改變鑄件的設計。如果不允許更改設計,那么正確的方法則是采用冷鐵、控制澆注溫度及調(diào)整澆注系統(tǒng)。